通膨不變窮反暴富?關鍵竟是...買房最有成就感:比事業、家庭、大學更重要

紐約時報引述個人理財網站Bankrate.com今年春季的一項調查報導,74%全國受訪者認爲,購屋的成就指數高於職涯、家庭和擁有大學學歷,但住房可負擔性依舊對許多人構成挑戰。

 

個人理財網站Bankrate.com 3月30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發現,74%受訪者將擁房視爲個人成就最高指針,更勝職涯(60%)、孩子(40%),以及大學學位(35%)帶來的成就。

 

 

 

這份調查由市場研究公司YouGov進行,共訪問2529名成人,其中1397人已購屋。

 

在未購買住房的人中,64%的受訪者指出,有一至二項可負擔因素使他們卻步而未買房,包括收入程度(43%)、房價高漲(39%),以及能否負擔得起頭期款或結算費(36%)。

 

據此民調,其他影響購屋的因素包括信貸紀錄不良(22%)、尚未準備好買房(22%)、高房貸利率(17%)、債臺高築(13%),以及對象短缺(13%)等;不過14%的受訪者表示,無論情況是否變動,他們都不打算買房。

 

若以地域性而言,70%的西部未擁房者認爲負擔性是一大問題,包括房價、頭期款和結算費,甚至失業而無收入;認爲負擔性是購物障礙的其他地區居民比率則依序爲東北部(63%)、南部(63%)或中西部(62%)。

 

此外,西部的未擁房者(16%)也比其他地區的居民更不容易找到適當對象,東北部(12%)、南部(12%)或中西部(10%)。

 

爲了尋找更容易負擔的住房,58%受訪者表示,他們願意妥協,包括搬到其他州、購買翻修舊屋(fixer-upper),或是搬到他們比較不滿意的住宅區。

 

Bankrate.com房市與房貸資深記者奧斯特洛斯基(Jeff Ostrowski)指出,該調查結果尤其適用於年輕一代的美國人,嬰兒潮和X世代已累積資產,因此比較小比例的年長者願意作出這類妥協。

 

 

 

奧斯特洛斯基表示,國人還是有機會找到可負擔住房,尤其是在中西部州和東北部州,例如辛辛那提(Cincinnati)、克利夫蘭(Cleveland)、底特律(Detroit)、印第安納波利(Indianapolis)、匹茲堡(Pittsburgh)和聖路易斯(St. Louis)。奧斯特洛斯基說:在前述地區,房價中位數在30萬元以下。

 

紐時指出,越來越多人遠距工作,這也促使更多人從昂貴的濱海城市,搬到房價更容易負擔的內陸房市。

 

然而,根據這份調查,絕大多數(72%)屋主滿意他們做出的選擇,若能重頭來過,他們還是會買下現在的住房。

 

美國展開升息循環,租房好,還是買房好再成熱門話題。

 

通膨是一種財富重新分配。正如凱因斯所說,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,政府可以祕密地、不爲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。

 

 

 

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,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,使少數人暴富。至於爲何少數人可以不變窮反而暴富,關鍵就在是否擁有房地產。

 

許多人說,買房得扛房貸當屋奴,龐大房貸會使可支配所得大減,但選擇租房,隨着房租越來越貴,甚至於高過薪資成長率,到了中後期,爲了應付房租,可支配的所得或生活費將愈來愈少。

 

但若選擇買房,可將居住成本鎖住,當後來物價上漲、薪資增加,但居住成本變動不大下,可支配所得或生活費反而可以提高。

 

現在政府一方面致力維持穩定通膨,一方面政策鼓勵租房,補助租金,而不是提供買房的誘因。長期下來,將使得買房者、有房族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,溫和通膨的好處。

 

但對無房族而言,到頭來,租得起也變租不起了,階級貧富差距將日漸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