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重磅数据前瞻与市场解读
12月11日(本周三),在下周四FOMC会议前的最后一个重磅数据——11月份CPI数据公布。结果显示,各项数据均符合预期。公布后,市场虽然出现短暂的波动,但最终幅度不大。这组数据让市场进一步确信,下周的FOMC会议将会降息25bps。自大选结果公布以来,市场上对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路径众说纷纭,主要观点包括:
高通胀假设:特朗普上台会导致高通胀,美联储或暂停降息甚至加息。
政策干预:特朗普干预货币政策,强压鲍威尔继续降息。
关税影响:财政部长贝森特不支持高关税政策,通胀不会卷土重来,美联储可能持续降息。
这些观点尽管互相矛盾,但均有各自的逻辑支撑。短期来看,市场情绪和解读方向易受外部因素影响,导致资产价格波动。而长期趋势由于人性与历史规律的作用,更容易识别和确认,但往往被投资者忽略。
对于美联储降息的趋势,在接下来一两年,同样是有主线逻辑的。
在大选之前,大选结果是对于美联储利率方向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,所以当时并不敢说未来一两年美联储会怎么样,但随着特朗普胜选,财政部长人选确定,以及一系列动作和发言,现在可以说是除了特朗普被刺杀等小概率事件发生之外,几乎可以确定未来一到两年时间美联储一直会降息。其实就一个主线逻辑,特朗普不可能让美国国债违约。
首先来看几组数据:
数据1:美国政府近10年的债务余额
从数据可以看出,近10年,美国政府的债务几乎翻了一倍,在疫情之前,每年平均债务增长1万亿美元左右,2020年一年增加了4.55万亿,一下子扩大了基数,并且由于2022年初美联储开始加息,进一步提高了债务成本,所以近四年每年平均债务增长1.8万亿+,今年在没有疫情,还没完全到年底的情况下,债务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2万亿美元。
数据2:财政赤字与赤字率(以下单位均为万亿美元)
在疫情之前虽然不受疫情影响,但财政赤字和赤字率逐年增加,赤字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。2020年受疫情影响,拜登政府开启大规模财政补贴,从而导致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,赤字率跳涨,这些赤字也都是借债借来的钱。后面随着退出财政补贴政策,赤字率开始下降,但仍然大幅高于疫情前。
数据3:债务成本
在2021-2023年耶伦就任财政部长期间,美国政府增加了约7万亿美元的短期债务,这些短期债务导致约8.9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2025年到期,需要展期。美国政府35.46万亿美元的债务中,33.79万亿美元是计息债务,所有计息债务的平均利率为3.3%,年利息支出1.1万亿美元。
| 财政赤字率削减目标的实现
看完以上几组数据不知各位什么感受,反正我的感觉是拜登真能造,家底儿全败光了。每年一共6万亿的财政收入,光利息支出就有1万亿。而特朗普子承父债,为了不让财政系统崩溃,必然是要进行债务削减。所以深得特朗普之心的新任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被选任之后,立马提出了3个3政策,其中就有一个3是把财政赤字率削减到3%。
我们可以简单来算一下,首先假设GDP在未来两年继续增长到30万亿,那么赤字率3%意味着赤字是0.9万亿美元,其次特朗普竞选时承诺上台后会对国内企业进行大规模降税,这样一来财政收入必然减少,我们以最好的情况来计算,若财政收入和支出维持不变,则利息支出需从当前的1.1万亿减少至0.31万亿。这要求债务平均利率从3.3%降至约0.92%。
所以目前看来,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削减财政支出的计划,在最理想的情况下,如果想把赤字率降到3%,大幅度的降息是必然的。尤其是明年会有8.9万亿的债务到期,也就意味着必须要再发行8.9万亿以上的新债券来展期,而在发行新债之前美联储能降息多少,也就决定了这么大规模新债的成本。同时,美国政府债务在十年间翻了一倍,已经达到了GDP的128%,新债是否可以低利率发行,也取决于投资人对于美国财政情况的考量。
| 降息步伐或将持续
基于以上数据和逻辑分析,未来一到两年内,美联储的降息步伐大概率不会停止。特朗普和其团队提出了降低债务成本的宏观目标,这一政策主线明确且必要。在资本市场中,投资者需要抓住长期趋势,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