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美国经济数据又有新动态,1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数据公布后,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,也让大家对美联储的降息时间充满了猜测。
| 1 月 CPI 数据解读:物价上涨超预期
当地时间 2 月 12 日,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1 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环比增长 0.5%,同比上涨 3%,涨幅较 2024 年 12 月均扩大 0.1 个百分点,为 2023 年 8 月以来最大涨幅。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,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.4%,同比上涨 3.3%,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 2% 长期目标。
| 市场反应:降息预期大幅推迟
这一超预期的 CPI 数据,直接影响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。智通财经 APP 获悉,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最早可能在 9 月才会启动降息,甚至可能全年都不会降息。此前市场曾预测 6 月降息可能性较高,如今这一预期已大幅推迟。根据 CME 集团的 FedWatch 工具,截至数据公布后的周三上午,市场对美联储在 3 月降息的概率仅为 2.5%,5 月为 13.2%,6 月升至 22.8%,7 月 41.2%,而 9 月的降息可能性为 55.9% ,但即便是 9 月,概率仍不算确定,10 月降息概率才提升至 62.1%。同时,数据公布后,市场下调美联储今年降息预期。根据利率掉期合约,交易员们现在仅预期今年有一次 25 个基点的降息,而此前预期至少有两次,并且将降息的时间点从之前的 9 月进一步推迟到 12 月。全线高于预期的 CPI 数据还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,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涨 12 个基点至 4.66%,2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 10 个基点至 4.38% ,随后回落至 4.36% 左右。美国 1 月 CPI 数据公布后,美元指数直线拉升,美国国债市场亦遭遇大幅抛售。美元走强会对全球其他货币造成压力,这使得美国市场维持高利率的时间可能进一步延长。
| 美联储态度:通胀未达标,维持限制性政策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周三的国会听证会上强调,通胀率已较峰值大幅下降,但 “我们仍未完全达成目标,因此需要继续维持限制性货币政策”。今年票委、美国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也称,美国最新 CPI 数据 “令人警醒” 。Comerica 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Bill Adams 分析称,美联储将 1 月的强劲通胀数据视为价格压力仍在经济表面下持续积聚的证据,这将加强其放缓甚至完全停止 2025 年降息的倾向。美联储尽力克制不对财政政策发表评论,但迫在眉睫的关税威胁正在迫使他们采取行动。多位美国央行政策制定者指出了围绕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拿大、墨西哥和中国 —— 以及可能还有欧盟 —— 产品征收广泛关税的愿望的不确定性,还特别强调了此举对通胀的潜在影响。任何表明关税将对物价产生更持久压力的迹象,都可能使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利率。从美联储角度看,为推动最大化就业并保持价格稳定,其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或将主要针对抑制通胀同时兼顾金融稳定。新政府对外关税政策,可能会影响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。不过,美联储维持物价稳定、保障就业的使命是由美国国会赋予的,所以美联储还是能尽量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,积极抑制通胀。1 月数据或促使美联储意识到降息周期的第一阶段已然结束,后续可能会分阶段逐步推进降息举措。